投资沃土、创业福地。热诚欢迎广大企业客商前来投资发展!

国家级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镇江-镇江市

行业:电子信息IT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区动态 >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发布时间:2013-06-03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由1992年设立的镇江经济开发区和1993年设立的镇江大港经济开发区于19986月合并组建而成,2010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3个镇、2个街道,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人口28万。现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镇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镇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光电子与通讯原器件产业基地、中国镇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等6个国家级载体品牌,已成为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子、汽车发动机缸体和可调螺旋桨生产基地。2011年度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18位,2012年获评“江苏省先进开发区”。2012年,全区完成GDP378.04亿元,增长14.1%;规模工业销售1130.3亿元,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287.86亿元,增长2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05亿元,增长29.5%;到位外资6.27亿美元,增长33.1%。今年一季度,预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367.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14.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实到外资2.4亿元。

20104月以来,我区以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为新起点,积极抢抓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机遇,突出顶层设计,加快转型升级,强化产城融合,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和更高层次上实施新一轮发展,全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镇江科技新城和一流的滨江生态产业新城。

1.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坚持投入是纲、项目为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全力推进招商选资。紧盯世界500强、央企、民企100强等重点目标,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三年累计引进10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达3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利用内资40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集聚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碳化硅纤维和航天三院、吉林瀚星等一批新材料、航空制造重大项目,三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435亿元,实现销售1300亿元;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6.1%。三是积极提升传统产业。以化工园区整治提升为重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实现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全省唯一首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点正式获批,并获补助资金1.6亿元。四是着力壮大服务业。平均每年以3-4个百分点提高服务业比重。商务商贸功能日益完善,建设益华城市综合体、亚洲美食城等十个商业商贸集聚区(点),大润发、麦德龙两大商业中心相继开业,汽贸集聚区占全市份额70%;物流大厦、金融大厦等基本建成。

2.增创科技创新新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人才国际化竞争,出台新金山人才政策,在美国硅谷成功举办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三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97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9人;省“双创计划”人才34人,2011年、2012年分别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名(16人)和第三名(11人);市“331计划”人才117人,占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二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引进国家气体流量计型式评价实验室、江苏省航空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等大中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75家,集聚圆坤二维码中心、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等7家研发平台和检测机构。全区共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中介服务机构10个。2012年全社会R&D比重达2.7%。三是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三年投入50多亿元,建成创新创业载体100万平方米。积极探索“产业政策+金融资本+创新资源”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两届创业投资洽谈会,新增科技投融资机构4家,管理资金突破50亿元。成立创新总裁俱乐部和企业家联谊会,组织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家创新转型培训班,努力培育具有思想力、引领力、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家。

3.增创功能配套新优势。顺应城市化发展方向,由形态开发向更加注重功能开发转变。一是完善城市功能。三年累计完成拆迁414.3万平方米,完成城建政府性投入384亿元,建成道路86条、128.5公里,拓展发展空间55平方公里。建设大港片区城市中心湖商务区,建成大港体育馆、大港中学南校区、枫叶国际学校、东方技工学校、科技新城学校,国际幼儿园加紧建设。开通区内出租车和循环公交。二是打造特色园区。根据各专业园区的规模和功能定位,成立相应管委会、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建设精英公寓、保障性住房等配套设施,引进乐业中心项目,为入园企业提供员工生活服务、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等,打造现代园区服务新模式。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航空产业园成为省级飞机零部件高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创新园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集聚集约发展。在全省率先试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一期工程总规模5.59万亩,新增耕地4445亩、建设用地8300亩,已顺利通过验收。二期工程规模约1.9万亩,可新增耕地约4700亩。我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已成为国土资源部推荐的全国集约利用土地典型之一。四是加强生态建设。依托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引进先进清洁生产和健康生活理念,打造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生态环保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谐宜居新城区。在城市核心区打造以智慧低碳为标志的节能建筑示范区,率先全市获得“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授牌。

4.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推行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施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机关部门从22个压缩至12个,机关科级领导职数从76个减少到43个,工作人员精简了三分之一。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经济开发总公司实体化运作。建立委领导领衔发展机制,强化主要经济指标和重大项目建设考核,推行精细化管理,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二是深化简政放权。以20127月镇江市新一轮简政放权为契机,对全区许可、审批、确认和其他类等总计406项权限实施流程再造,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控减相关收费,实行审批一站服务、并联审批、窗口办结,进一步简化和前置审批程序。三是全力提升效能。实施路径化责任管理,突出中心和重点工作,全面推行路线图工作方法,制定“项目推进五阶段四节点工作法”等模块化、精细化工作流程和精准化工作标准,领导责任、工作责任、督办责任、考评责任明确到每项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清晰划定责任边界,实行“红黄牌”督查督办和问责倒逼,推动工作效能提速增效。

 

返回列表

分享到: